將法應用於生活中
葛印卡老師講
以下文章節錄自葛印卡老師30日課程第30天的開示
將法應用於生活中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十日課程或長課程,倘若你只是一個課程上完又接另一個課程,卻沒有將之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法就會變成毫無生命力的儀式或儀軌。不同的宗教和宗派都有自己的儀式、儀軌和典禮;假如內觀課程對修持者而言也變成儀式或儀軌,那將是非常不幸。
每次參加十日課程或長課程,就是在根除自己的缺失、增長自己心的力量。我們必須將這股力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課程中,我們往心的深處耕耘,根除一層又一層的情結。於課程結束後,如果再次積累同樣的情結,相同的不淨,一樣的雜染,那麼目的就沒有達到。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我們必須徹底改變生活型態,將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應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法。”不論我在課程裡得到什麼樣的力量,我會使用它來確保我的生活變成法的生活。我會繼續持戒,成為心的主人,並淨化自心。當面臨生活中不同的情境時,我將落實正法,不再增長不善業習(心理反應)。” 你必須以此方式持續不斷的自我觀察。
你生而為人,並接觸到了殊勝的正法。在內觀中,你培養出正信,現在就該好好善用它。生為人身,得遇正法,復又習得如何落實正法;這樣的機會,確實稀有。
目標是明確的:自痛苦中出離。唯有將一切不淨雜染根除才有可能達成此目標;而最低限度就是證得四聖道果(ariya)中的初果-預流果(sotāpanna,須陀洹)。當達此狀態,法自會保護你,因你已自四惡道中解脫出來了。
在證得預流果之前, 修行者必須先證得小預入流(cūḷa-sotāpanna)。一個證得預流果之人,開始匯入解脫之流,並一定會到達究竟解脫;而一個小預入流者,則開始匯入正法之流,終將證得預流果。
預流果聖者具備三種重要特質:
第一個重要的特質:對正法的疑惑(疑法,vicikicchā)完全斷盡。一個親身體驗正法、走在正法道上、又獲得正法利益的人,怎還會對正法心存疑惑呢?倘若一個人對正法、對這條修行的道路、對法的技巧心生疑惑,卻又認為自己已證得預留果,那麼這必定是一種妄想。
第二個重要的特質:從所有儀軌和儀式的依附中脫離出來(戒禁取,sīla-vata parāmasa)。每一個宗派、宗教組織多少都有儀式、儀軌和典禮。有些人對這些儀式、儀軌和典禮產生強烈的執著,相信透過練習即可得到解脫。預流果聖者就是從這樣的誤解中解脫,並理解到對任何儀式和儀軌的執著,都無法帶領任何人走向終點。如果有人對此產生執著,卻認為”我就是預流果”,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覺,很大的妄想。
第三個重要的特質:從所有心物現象(身見,sakkāyadiṭṭhi)的信念中解脫出來。在與他人交往的習慣中,我們常會用到 "我" 和 "我的" 這些字眼。然而在實相的世界中,不論是物理結構、心理結構或是兩者的綜合,皆非"我"、 "我的" 或 "我的靈魂" 。
預流果聖者藉親證實相而有所悟,而不是靠聽聞佛法或閱讀經典。透過對心物結構的切割、分析、解構和消融,心物持續不斷交互作用的真相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 和 "我的" 錯覺是如何形成的也就變得很清楚。
這三種特質的發展在預流果聖者已然完備。小預入流者則需發展這三項殊勝的特質,否則入流的目標將遙不可及。
* * *一個稀有而珍貴的機會已來到你的生命中。善用這個機會為自己的解脫而努力吧。
Buddhuppādo dullabho lokasmiṃ.
我們是幸運的,能夠生於二十五世紀前有位完全開悟聖者的時代。要成為一位完全解脫的正等正覺者(sammāsambuddha)是非常稀有的,這個人必須歷經無量時光(劫,kappas),累積完滿的功德(波羅蜜,pāramīs),這需要一段非常漫長的時間。在許多劫裡,都沒有任何開悟者。我們很幸運在現劫中,喬達摩成就正等正覺;而即便過了25個世紀,他的教法(sāsana)、他的教導、正法、內觀依然存在。
Manussa-bhāvo dullabho.
人身難得,生而為人確實難能可貴。大自然給了人類如此完美的能力─對自己的內在實相進行觀察。觀察心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果何以如此?是怎麼發生的?如果沒有了心和物,作用就不會發生了。由於具備了客觀觀察自我內在實相的能力,法對一個人來說,將變得如此清晰。
人們說,人死亡後能夠往生天界是幸福的;可是佛陀卻說,如果天人往生後能夠生而為人,那才是萬幸。
人身是殊勝的;人界眾生具有內觀的能力是殊勝的。這樣的生命形態-能夠如實觀察實相,從表面實相證入究竟實相。我們人道眾生,能夠得到如此稀有的機會,甚是難能可貴。
Dullabhaṃ saddhammasavanaṃ.
然而,倘若一個人沒有遇到真理和正法;倘若他連聽聞法的機會都沒有,那麼他就沒有善用人身。他的一生過得與他道眾生如鳥獸爬蟲等動物沒有兩樣。單就聽聞佛法這一件事,就屬稀有珍貴了。
Dullabhā saddhā sampattiṃ.
即使有人聽聞了正法,聽了法的字字句句,還是很難去培養出對法的信心,忠誠和信念。
Pabbajita bhāvo dullabho.
即使有人對法有著莫大的信心,要他放下所有在家人五花八門的責任,過著像出家人般的生活,還是非常困難的。
所有難以達到的事情都已實現。現在剩下的就是:讓自己在法中成長,讓自己在法中茁壯。
Handadāni, bhikkhave, āmantayāmi vo,
佛陀在臨終之前,請他的弟子們謹記其遺言。
所有他說過的話語是如此殊勝;但他的遺言,更是無價的遺產,最珍貴的禮物:
Vaya-dhammā saṅkhār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a.
一切業行都是無常之法,都是可能滅去的。不論組成為何都終將瓦解;一切升起的,終將滅去。這就是真理;這就是實相;這就是定律;這就是自然;這就是正法。繼續勤勉地覺察這實相,不要放逸(appamādena)—保持警覺,保持留意。
能夠生而為人、接觸到佛陀的教導、聆聽到正法的殊妙真理、培養對正法的信心,並且練習內觀法門,過著如出家僧眾般的生活,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機會。
讓法真正落實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持守正法不在僅僅十天或三十天,而是你一生的志業。每一個片刻都是珍貴無比的。對知道正法的人、 即使只了解到一點正法真理的人,和對知道如何實踐正法的人來說, 每一個片刻都變得如此珍貴。你絕對不能錯失這樣的機會。
好好實踐正法-為自己的好處,為自已的利益,為自己的解脫,也為了諸多眾生的好處和利益。如此多的苦難遍佈我們周遭,沒有其他方法能夠讓我們自痛苦中解脫出來。
為了眾生的好處、眾生的快樂、眾生的解脫,願正法能傳揚開來。
Bhavatu sabba maṅgal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