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開示/親身體驗的智慧 — 般若(Paññā)]

親身體驗的智慧 — 般若(Paññā)

葛印卡老師


什麼是般若(Paññā)?般若是直接的智慧,它是能帶領我們邁向解脫的無上智慧。般若並非靠閱讀或聽聞開示所獲得的知識,而是透過切身體驗所得的真實智慧。經由持續修習,許多未知的真相開始顯現。

一個將顯現的真相是:那些導致人投生低層惡道的業習(saṅkhāras)的根全部蟄伏於潛意識深處。依過去波羅蜜(pāramis)的多寡,一個人或早或遲會領悟到這個事實。這些會導引人們至痛苦境地、傷害人們的業習,潛伏著並隨生命之流輪轉,因而它們被稱為隨眠煩惱(anusaya kilesa)。

即便一個人經由修習某種禪修方法,得以在心的表層消除了這些惡業,他仍然無法自低層惡道得到徹底的解脫。

但是,當禪修者持續地練習客觀地觀察身體上所有的感受時,他會發展出越來越強的離欲能力。因為,實修的智慧使他親身經歷到:所有的感受都是無常的,不斷變化的。他不再對這些感受生起貪愛或嗔恨。因此,覺知力和平等心因而變得越來越強而有力。

如此一來,蟄伏在潛意識深層的業習會一一浮現到意識的表層。而當禪修者對它們保持平等心,業習便被連根拔起、滅除,進而漸漸減少,禪修者便開始逐步遠離低層的惡道。

當所有(會導致投身低層惡道)的隨眠煩惱悉數浮現到心的表層並被清除殆盡之後,人便完全從低層惡道中解脫出來。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ṃ vūpasamo sukho.
當業行生起而被根除時,人們會體驗到它們止息後的快樂。

透過內觀練習,禪修者得以從低層惡道的業行中完全解脫。當他繼續觀察這些無常變化的感受,他將初次經驗到涅槃(nibbāna),這是一種不變、永恆、安穩與超越生滅的境界。這是完全解脫生死輪迴的第一階段,稱為預流果(sotāpatti)。這樣的一位禪修者即已進入徹底脫離輪迴的聖道之流,如今再也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邁向最終的解脫。他將投生到更高層的善道不超過七次,所有會導致新生命的業行累積亦將悉數盡除。

Visaṅkhāragataṃ cittaṃ taṇhānaṃ khayamajjhagā.
心已沒有絲毫業習,得到了全然的淨化。

當一個人的貪欲(taṇhā)被根除,不再產生新的業習,他便到達了這樣一個階段:

所有舊的業習已被根除,並不再產生新的業習。這樣的人即所謂的阿羅漢,亦即獲得究竟解脫的人。

Ayamantimā jāti—
他宣告以下事實:

Natthidāni punabbhavoti—
這是我的最後一世生命(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Dīghanikāyo 1.31, Bodhisattadhammatā)
從今以後將不再受生新的生命(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他已然從生死輪迴中究竟解脫。

禪修者必須精勤努力以到達所有的這些階段。

解脫無法由任何神、女神、梵天(brahmā)或全能的上帝惠賜。一個真正的精神導師只會說:
我指出道路,但無法給予解脫。

正如佛陀所說 –
Tumhehi kiccaṃ ātappaṃ, akkhātāro tathāgatā.
你必須自己奮力去獲得解脫;
諸佛只能為你指明方向。

一個走上這條正道的人不可陷入對上師盲目信仰的泥淖。他瞭解:

Attā hi attano nātho—
人只能依止自己。

attā hi attano gati—
人的命運唯己造。

當一個人持續地修習著內觀,某些關於自身的實相,即會對那些用功的禪修者變得越來越清晰。

首先,一個事實對他變得清晰起來:從前以為自己是對麻醉品、賭博或不正當的性行為上癮,事實上他所執著的並非這些事物本身,而是它們所帶來的感受。如今,藉由此禪修,他客觀地觀察這些癮頭所帶起的感受並從中出離,因而不再產生煩惱的業行。

—Pubbe hanati attānaṃ, pacchā hanati so pare.
(Theragāthāpāḷi 139, Vasabhattheragāthā)

另一個事實也變得顯而易見

一個用功的實修者,儘管並非獄中囚徒,他也會發現,一旦心中生起報復的念頭,他的身體當下就升起熾熱的感受,心跳加速,變得緊張與難受。他開始清晰地體會到,在破壞別人的平靜祥和之前,他已先行毀掉了自已的平靜祥和,令自己變得痛苦。

當禪修者親身體驗到這些實相之後,他的性情開始轉變,滋生出愛和善意取代嗔恨和惡念。他的內心慈悲滿溢,他的生活充滿平靜與喜樂,收穫豐碩。

這就是內觀法,它根據親自體證的真理,在每一方面都為我們帶來助益。

這是佛陀給予這個苦難世間的無價之寶。

Bhavatu sabba maṅgalaṃ-願一切眾生快樂。

追思

英國內觀助理老師理查·哈丁先生,於2008年11月27日在多塞特郡安祥辭世。他的妻子,
黛博拉·哈丁夫人也是一位內觀助理老師。

願他快樂,安祥,得以解脫。

佛陀聖跡朝覲之旅

去年,印度鐵路餐飲旅遊公司(IRCTC)增開了一趟全程空調的專線列車 ---「佛教聖地快車Mahaparinirvana Express」。該線路遊覽所有佛陀聖跡 – 藍毗尼,布斯貝,鹿野苑和拘屍那羅。詳情參見www.railtourismindia.com

對於那些有心朝覲佛陀聖跡,卻因一路上煩瑣的票務,頻繁的換乘和輾轉的住宿望而卻步的內觀禪修者來說,這是一個絕妙的機會。

全球內觀基金會(GVF)與IRCTC協商了21%的特別折扣,用以優惠內觀禪修者。此外, IRCTC還同意,如果一列火車上有超過10名內觀禪修者,鐵路方面會專門為這些禪修旅行者安排兩次集體禪修。一次禪修在菩提伽葉菩提寺的菩提樹下,另一次在拘屍那羅。為了給集體禪修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共修的時間安排在寺院的遊客觀光時段結束之後,前提是寺院當天沒有其他的要務。

佛教聖地快車Mahaparinirvana Express的起點和終點均為德里。

第一本馬拉雅拉姆語出版物和通訊問世

第一本馬拉雅拉姆語內觀書《Pravacana Saramsham》現已出版,這是葛印卡老師印度語十日課程開示集要的翻譯版本。本書對內觀禪修者和非禪修者都極富啟迪性,在伊格德布里(Igatpuri)的內觀研究所有售。Email: [email protected]

網路版馬拉雅拉姆語內觀通訊也已上線,內容包括「正法科塔那」(Dhamma Ketana)和「正法科羅拉」(Kerala)2009年課程表以及內觀研究所出版物明細。網址: www.vri.dhamma.org/newsletters

法的詩偈

Dharama na Hindū Bauddha hai, Sikkha na Musalima Jaina;
Dharama citta kī śuddhatā, Dharama śānti sukha caina.

法非屬印度,亦非屬佛教,
亦不屬錫克、耆那、穆斯林
法是清淨心,祥和、快樂與安寧。

Sampradāya nā Dharama hai, Dharama na bane divāra.
Dharama sikhāye ekatā, Dharama sikhāye pyāra.

宗派不是法,法不立門牆;
法教人合一,法教人慈愛。

Mānava mānava meṅ jahāṅ, bhedabhāva nā hoya;
Nijahita parahita sarvahita, satya Dharama hai soya.

人與人之間,彼此無分別;
利已亦利人,饒益諸眾生—此乃真實法

Maiṅ bhī dukhiyā nā rahūṅ, jagata dukhī nā hoya;
Jīvana jīne kī kalā, satya Dharama hai soya.

願我和世間,不再有苦難;
此乃生活的藝術,此乃真實的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