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開示/百年冥誕感恩紀念]

百年冥誕感恩紀念

葛印卡老師


在這世上,有那兩種人是稀有難得的?
一是無私地服務他人,但完全不求回報;一是對任何於其有恩者,都心懷感激。
這兩種人在這世上是稀有而難得的。

佛陀說過,在人類當中,有兩種特質是罕見的:感恩心(kataññutā)與主動助人但不求任何回報的心(pubbakāritā)。這兩種特質,是衡量一個獻身於法的人,在法的道路上有多少進步的真正指標。

而在這兩者之中,又以感恩心較為重要。無論何時,當我們憶起了任何一位聖者所給予我們的幫助並對其產生感激之情時,我們自然地會願意獻出我們無私的服務以活出該理念。如此一來,無私服務的心就被加強了。感恩心與無私服務的心相互補足,支持彼此。

我們對緬甸充滿了感激之情。除了在緬甸,佛陀的言教也在斯里蘭卡、柬埔寨、泰國與寮國被保存了好幾世紀。但在此時此地給出了美好結果的內觀禪修,則只有在緬甸,由一個接續至今的傳承保留了下來。自然地,我們對這塊神聖的土地充滿了感恩。而這感恩之情,激發了我們矢志以其原始風貌,保存內觀技法與佛陀的言教直至未來數世紀的決心。

烏巴慶老師是過去千年以來,代代相傳保存內觀禪修技法的聖師傳承中,一顆閃亮的明星。我們自然地對其有無盡的感恩。由於他,全世界數十萬的禪修者才能自內觀禪修中受益。因為他慈悲的決心,那在印度本土已失傳了近兩千年的內觀禪修技法,才能重回印度、在那兒茁壯,並進而為了眾人的利益,散播至世界的其他角落。這些受益於內觀禪修技法者的感恩之情,將激發其強烈的使命感,使他們去做任何可能的事,以將內觀禪修傳播至世界各地,造福數以百萬計的人們。他們也將覺得,保存此技法的純淨直到未來數世紀是其良心的責任。不幸的是,現在已有、且將來仍會有一些不懂感恩又墮落的人,他們或者只是在內觀禪修的道路上走了幾步,卻已將其當成了謀生的工具;也或者他們汙染了這個禪修法,利用它來強固其派別內派別的枷鎖。但那些堅定於法的道路上、並心懷感恩的人們,將不會對這技法作即使是最輕微程度的改變。他們永遠不會將其當成謀生的職業,也絕不會做出將其變成倡導某個派別的工具的邪惡之行。他們不會允許於法的榮耀中有任何的汙損:法是圓滿遍淨(kevalaparipua-parisuddha,是如此的純淨以至於不能減一分,是如此的完整以至於不能增一毫)、對所有人都有益的,無關乎人們的種性或信仰。

今年是這個我們當代的傑出聖人百年冥誕的吉兆之年,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份。帶著在這個國家及世界其它角落都已失傳數百年、最近又重新被發現的內觀禪修,印度正邁入一個新的千年。當我們看到在過去三十年中,許多不同的宗派與傳統是如何地接納了內觀禪修,我們可以不誇大地說,下個千年,無疑將是屬於內觀禪修的千年。

一個令人振奮的巧合是,這內觀的新千年將始於烏巴慶老師的百年冥誕紀念會。這場法的慶典,將自一月九號至十一號,於緬甸的「法之光」內觀禪修中心(Dhamma Joti Vipassana Centre)這神聖之地上進行。

我們將向緬甸這塊法的土地致敬,並對我們偉大的烏巴慶老師,表達無上的追思。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禪修者,已對參加這歷史性的朝聖之旅表達了熱切的期盼。

待自這紀念會歸來,我們將浸淫在我們備受尊敬的烏巴慶老師的無盡慈愛中。待我們歸來,我們將矢志完成我們為了榮耀老師的百年冥誕而承擔的慈善使命,而我們也一定會完成這些使命。

一,在位於伊加埔里的「法崗」(Dhamma Giri, Igatpuri)附近建造烏巴慶村,以提供認真的禪修者一個理想而安寧的修行氛圍。

二,在法崗附近建造「法的禪林」(Dhamma Tapovana),以提供設施給嚴謹的二十天、三十天、四十五天、六十天、與九十天的長天期課程之用。

三,在法崗附近設立一所國際大學,以促成與內觀禪修有關之古老文獻的世界性研究。在這所大學中,巴利文、帕拉克里語(印度中部及北部的方言,古時與梵文並存或起源于梵文)、梵文、印地語(印度北部的方言,屬印歐語系,為印度的公用語)、其它的印度語言,以及各種的外國語言如緬甸語、錫蘭語、泰語、柬埔寨語、中文、韓文、日文、藏文與蒙古文等都將被研究探討。

四,比以上三點更重要的,是於孟買果阿島(Gorai island)建造內觀大佛塔。在未來的數百年,這紀念性的建築除了將珍藏佛陀的舍利真跡外,亦將代我們宣告我們對烏巴慶老師及緬甸這塊神聖土地的感恩之情。這座大佛塔將有一個能同時容納約一萬名禪修者的禪堂。在其中,禪修者可在由佛陀舍利真跡散發的法的波動所加持的氛圍下,進行一日課程。在圍繞著佛塔的半圓形展示館的各展示廳內,將以藝術視聽設備呈現佛陀的生平與其教導。對於佛陀本人及其教導的誤解,已在過去的一千五百至兩千年間於印度散播開來。在大佛塔中的展示將有助於消弭這些虛構而成的誤解。人們將了解歷史的真相。許多人將由此得到鼓舞,並被內觀禪修普遍有效的技法所吸引。

雖然耗資數億盧比(等值數百萬美金)的大佛塔建造計畫似乎是個令人望而卻步的任務,但當我們看到禪修者堅定不移的熱忱時,這計畫就不再顯得遙不可及。就如同歷史上著名的悉達多給孤獨長者布施祇園精舍,一位虔誠的禪修者及他慷慨的家族布施了一塊價值數億盧比的土地供建造大佛塔之用。以無比的意志,禪修者們為了提供在大佛塔內可容納一位禪修者的空間,需布施一萬盧比;而為了支應大佛塔每一百平方英呎的結構的成本,則必須布施十萬盧比。除此之外,許多國外的禪修者,依其奉獻之心與財力,布施了數千、甚至數十萬盧比。但更彌足珍貴的,是來自於那些每日收入僅供當日之用的禪修者的布施。雖然他們過著物質上貧乏的生活,但他們仍以無比的虔誠與信心,捐出一日所得。看到這些,我們相信,在這內觀的祖國建造象徵內觀重建的大佛塔,是件必可完成的工作。

願這些有益於眾生的心願得以實現。如此一來,內觀禪修的技法將能在下一個兩千五百年間,幫助那些受苦之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就是我們的感激之情如何帶來成果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感激之情的表達,如何能利益他人的方式。願世上一切眾生,都能快樂、安詳、解脫。

您的益友,
S.N. 葛印卡

 

問與答

:您說過人們不應為了治病而來參加內觀禪修。然而,我們看到許多為疾病所苦的人從中受益。為什麼您不鼓勵人們如此做?

葛印卡老師:我麼並非不鼓勵人們解除病痛之苦。但我們的目標應該非常明確:內觀禪修是用來淨化我們的心,而使我們的心自各種疾病中解脫出來。假如你的目標只是為了擺脫某些特定的疾病,則你的動機不對,而你也無法正確地用功。你的注意力將無時無刻不在你的疾病上。當你的注意力不在你該用功的對象上,你無法自這方法中受益。你將兩頭落空。我們的目標,是從所有讓我們不快樂的生活中的病症中解脫出來。是的,當心被淨化後,所有心身性的疾病都將被去除。它們無法停留不走。但我們不會說生理性的疾病也將被治癒。或許有些人真的痊癒了,但我們的目標仍應只有淨化我們的心這一個。

:我是個大學生,來此參加內觀禪修。等我回去時,我的老師會說:「你還太年輕,不適合練習禪修。」在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辦?

葛印卡老師:你並沒有錯,是你的老師錯了。在我們國家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說像禪修這一類的事應該是在人生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時才做的事。這觀念是不對的。到那時候,人的身體羸弱、心力下降,所有的感官都變得非常遲鈍,此時的你根本無法適切地用功。事實上,你現在的年紀,正是該開始練習禪修的年紀,因為這種禪修的練習將會教導我們生活的藝術。然後在你剩下的生命中,這禪修將大大的幫助你。因此,不管你的老師說什麼,繼續禪修吧。別擔心。

:罪的定義是什麼?

葛印卡老師:任何污染了我們的心的東西就是罪。所有言語或身體的行為,只要它們擾亂了別人的安詳與和諧、或傷害了他人,都會先染汙行為者自己的心。只有在那時候,一個人才會做出不健全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罪的行為。

:在很多時候,採取強力的行為是必須的。但如您所說,在如此做時,我們必須心懷慈悲。而在面臨這樣的情境時,假如慈悲之心並未生起,我們是否就不應採取行動?假如這樣,那做壞事者可能就會變本加厲。在此情況下,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葛印卡老師:永遠不應鼓勵不義之行。一個人必須對抗不義,但必須是在愛與慈悲的基礎上。假如你在對抗不義之人時非以此為基礎,不要合理化你的行為。了知這是你的缺點,而在下次任何類似的情事發生時,你會試著先產生愛與慈悲,再以此為基礎對抗不義。假如你一直為你的錯誤找理由,你將永遠無法改正自己。


鼓舞人心的死亡

葛印卡老師的姊姊Durgi Devi Khemka 女士,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去世了。自從由烏巴慶老師那兒學習到內觀禪修的技法後,她在過去的四十年間持續地禪修,並已參加多期長課程。雖然面對癌症末期強烈的疼痛,一直到死亡來臨時,她依然寧靜安詳。直到最後一刻,她仍拒絕服用任何鎮定劑或止痛藥。她在面對這惡疾時所展現的平等心,足為人們楷模。當她過世時,葛印卡老師與瑪塔吉師母正在主持一期四念住課程。在她離世時於現場陪伴她的家庭成員,很驚喜地發現她是如此平靜與快樂地嚥下最後一口氣。她的臉龐散發著一層淡淡的光輝,這光輝一直持續到她火化之時。她的遺體自始至終都保持溫暖。一個完美活出生活的藝術的禪修者示現了如此理想的死亡,深深地鼓舞了其他的禪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