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開示/現在就禪修吧]

現在就禪修吧 - 葛印卡老師歐洲與北美之行


英國

今年葛印卡老師與師母做了一次空前的歐洲與北美之旅。這次行程停留了40個地點,激勵了許多舊生,並讓數以百萬計的人接觸到內觀。他們從4月10日開始了為期4個半月的行程,首站在英國停留了9天。在這期間,超過1700人參加了他的公開演說,並有750人參加了一日課程。葛印卡老師並接受當地有550萬聽眾的廣播節目吉米楊的訪問。

他們參與了一個供僧大會,他供養了應供的21位僧眾,並向他們致敬。葛印卡老師也對舊生提出如何在英倫島上使法成長的意見。

美國和加拿大

在葛印卡老師離開印度的前幾個月,美國已開始運作準備。後勤委員籌劃許多準備工作,包括如何以大型房車舒適的在美洲大陸接送老師,所有旅行事宜的評估與計劃;如何的去照料葛印卡老師與其家人和約18位其他成員;如何在房車旅行的每站短期停留間,供應準備好的食物及必需品;如何事先準備可使這一團8輛房車約20人在旅遊季能容易出入美加邊界4次。如何在這兩國安排全國及當地的媒體;如何協助當地的人準備車輛。一日課程,公開演說,上當地媒體節目與行事會晤。要做的事似乎有無限多,但由於週全的事前準備,使得這次行程進行的非常的平順。

葛印卡老師與師母及三位家人和二位助理於4月19日到達紐約。在紐約和麻州短暫停留後;他們開始了美加一萬三仟英哩的陸路行程,一行經東部青翠的春天,走過萬花盛開芬芳的南方早夏,穿越過沙漠及高聳的山林和一望無際的平原,到小鎮、村莊、城市;似乎是永遠也走不完。他一路愉悅的散佈法的禮物給予經過的每一吋土地上。

行程有時是非常的辛勞。然而,由於他對這份差使的熱愛,使得他總能很快的充電又精神充沛。在美國於學校、教堂、寺廟、市政廳、劇院、飯店等辦了40多場公開演說,共有25000人參加。在加拿大也辦了10場公開演說,約有8000人參加。由於葛印卡老師具有以慈悲傳達法義的能力,造成了相當多的電話打到各中心及聯絡人。許多人都想了解內觀,為了這些人,因此,臨時增辦了許多中心外的課程。

葛印卡老師及師母與加拿大亞伯達省
依蒙頓市的中心董事共享輕鬆的一刻

葛印卡老師與師母除了參與20次一日課程外,並參與許多集體靜坐和六次的十日課程。據估計至少有5000人與他共同靜坐,而這些人大部份都是第一次和他一同靜坐。在課程中葛印卡老師指導觀息法、內觀法及慈悲觀,並且在結束前讓學員自由發問。

葛印卡老師與師母參加了4次供僧大會,應供的出家眾超過200位。這種供養出家人飲食用具的大會,是佛陀當時人們聚集起來向僧眾致敬的優良傳統,因為僧眾是讓正法久住於世之人。這也是當時的在家人向那些捨離五慾而一生學習正法的僧眾表示敬意的一種方式。在供僧大會完畢之後,葛印卡老師向僧眾及在家眾說明正法的練習------內觀禪修。

在每個停留的地點,都有數以百計的人花了數月時間準備,安排集會、文宣、安排演講及準備一日課程。當房車隊到達以後,他們便能立刻供應印度式及西式的餐飲,並協助成員清洗衣物及提供房車旅行的一些必須品。

沿途接見人士

葛印卡老師會見了北美各地的地方內觀委員會,聆聽和解決他們的問題,並且多次鼓勵他們找地建中心。他也替幾個委員會看過有潛能的產業。

在一個集會裏,他對委員們說:「你們都是正法的代表,旁人從你們的生活來判斷內觀。人類罕有的兩個特質是:無私的服務和感恩心。無私的服務是幫助他人而不求任何回報,不論是在錢財上或名譽上。你們來這裏是為了服務他人。有時候你們可能不求名利但卻希望得到尊敬,或者你們生起傲慢心。這對你們傷害很大。一棵樹的枝幹因果實累累而往下垂。同樣地,一個人的智慧發展了會更為謙虛。」

與PBS系列訪談

葛印卡老師和加拿大總理 Jean Chretien 的見面,被形容為一個政治藝術高手和快樂生活藝術大師的會見。修習內觀四十多年的葛印卡老師,對任職國會議員約四十年的 Chretien 先生提起阿育王。阿育王的龐大帝國從今日的阿富汗遍及孟加拉灣,他在這些地方宣揚正法,並且推廣禪修(內觀)。在他的帝國裏不同的宗派能夠和睦相處,一如今天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人口一樣。

葛印卡老師在他的行程中也接見了許多商界及公共領袖–私人會面,在會議裏接見,或在四月間麻省的Lenox舉辦的行政人員課程裏接見。

他對一組人說:「從前國王最具有權力,對社會的影響鉅深。如今政治人物、行政人員和商人就具有這種地位。好與壞的特質是由上層往下滲透。因此重要的是商人們必須過著一個道德和正直的生活,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益處。」

「佛陀教導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四個崇高特質,慈、悲、喜、捨。當我們見到一個痛苦的人時,與其認為這是他自作自受或者是他的業障,不如對他生起悲心。當我們見到一位成功人士時,與其生起嫉妒心,不如如生起歡喜心。或者當我們面對逆境時,與其失去心的平衡,不如保持平靜及平等心(捨心)。對十方的一切眾生,我們感受到無私的愛(慈心)。這些都是一位有靈性修養的人的特質。所有的商人都必須發展這些特質,為了自己的益處也為了他人的益處。」

有兩座監獄也邀請葛印卡老師在課程完畢後為他們傳送慈愛。對於這些監獄改造官們倡導舉辦內觀課程,葛印卡老師表示感激。

他忠告說:「把囚犯關在牢房裏是要改造他們,但是在充滿著罪惡和刑罰的監獄裏,渡過了一段時間,囚犯們變得更冷酷而無愧意。一座監獄若要成為真正的改造環境,就應該提供工具給囚犯們,以便他們能改造成為社會上良好的一分子。」

在聖地牙哥(San Diego),葛印卡老師參觀了容忍博物館。博物館的主題不僅是他過去三十多年來致力不倦地處理的課題,同時他也要親自見證博物館如何利用現代科技達至教育的目的。(在印度孟買,內觀大塔的展覽館將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把佛陀和他的教導,正確和生動地展現出來,以教育每年上百萬的訪客)。雖然葛印卡老師和隨行者們對大屠殺的事件都有所認識,不過當他們參觀博物館時,這人為的大災難還是深深地震撼著他們。

他說:「容忍是達到完全解脫的目標所必需的波羅蜜之一。容忍在維持人類社會的和平至為重要-容忍不同的文化、語言、信仰和種族背景,以及容忍他人惱人的行,更重要的是容忍他人的不同見解。只要我們心存慈悲和愛心,容忍自然會生起。」

聯合國

五月二十九日,葛印卡老師在聯合國國際衛塞日慶典裏(承認每年五月的月圓日,為佛陀出生,成道和涅盤的衛塞日)作主題演講。

他的演講主題為「佛陀,和平的超級科學家」。他以現代的透視來詮釋過去佛陀的教導。葛印卡老師說:「世界充斥著仇恨、焦慮和恐懼的病痛。它需要一位超凡醫生的解藥。佛陀就是這位醫生,一位安詳和快樂的偉大醫生。他教導的安詳與和諧適合於現今社會,一如它們適合於二千六百年前的時代,當佛陀轉法輪、轉動安詳的法輪時。實際上,它更適合現在。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裏,承認這位人類歷史上傑出的人物。讓我們來理解他的教導如何根除殘酷暴力之根源的負面情緒,同時如何將負面情緒轉變成正面的慈悲心。往往盲目的信仰和固執己見會產生負面情緒進而產生殘暴的行為。

他強調個人必須先有內在的安詳,社會才會有安詳。要擁有外在的安詳就必須先有內在的安詳。他解釋了佛陀如何發現痛苦的根源以及脫離它的方法。「當一個人在感受上用功時,他正是在心的深層用功。任何在心中生起的事物都會在身體上產生感受 - Vedana samosarana sabbe dhamma。每一個在心中生起的念頭都伴隨著身體上的一種感受 - Vedana samosarana sankappavitakka。這是佛陀的一個偉大發現。佛陀的另一個偉大發現是我們對感受(vedana)的反應是產生貪愛 (tanha) 。

葛印卡老師進一步解釋,「當你客觀地觀察感受時,你開始清除無明。透過瞭解感受的無常本質,你對感受的反應是產生智慧。這是自然的法則。自然法則是一切現象的自然規則。無論佛陀存在與否,自然法則依然存在。這是永恒的法則。就好比地心吸力是真理,不論有沒有一個牛頓去發現並向世人解釋它。這是一位特殊科學家的大膽宣言。佛陀說:「我已親身體驗到這自然法則,這因緣法;在體驗和瞭解它後,我宣佈、教導、澄清、建立它並且向他人展示它。只有我親身看到它之後,我才宣佈它。」

這場演講甚受全體聽眾歡迎。過後在聯合國的一個招待會裏,很多外交官都來與葛印卡老師會見,並且熱誠地對他的演講表示欣賞。

欲觀賞旅遊日記和照片,請遊覽:

http://www.tour.dhamma.org/tour-report/index.htm

葛印卡老師和夫人在歐洲

在八月八日,葛印卡老師和夫人抵達比利時的 Dhamma Pajjota。為了迎接他們的到訪,中心搭建了一個大型住宿帳篷、數個供用餐的帳篷以及一個龐大的禪修帳篷,以容納來自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學員。共有超過八百位來自二十個國家的學生參與。

葛印卡老師的首個活動是在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傍晚時他在鄰近的城市 Hasselt 發表甚受歡迎的演講。演講的主題《內在的安詳朝向更美好的世界》。這場演講有現場荷蘭語翻譯,吸引了八百多人濟濟一堂。

隔天 Dhamma Pajjota 舉辦一日課程。由於學員眾多,必須從鄰近的兩個中心借來坐墊。不幸的是前晚的一場大風雨將禪修帳篷裏的地毯和坐墊淋濕。一部分法工於是徹夜趕工把法堂弄乾及更換地毯。清晨五點鍾,法堂終於準備妥當給七百五十位學員和七十五位法工。這是在亞洲地區之外所舉辦過的最大課程。欲觀賞一日課程照片,請遊覽網站 http://www.vpee.org/ press room;pictures 。

路透社的攝影隊把當天的盛會拍成一個五分鐘的新聞專案,向全球大約九百家電視臺傳播。過後當地報紙刊登 Dhamma Pajjota 和葛印卡老師的訪問節錄。

葛印卡老師在一個公開式問答的集會裏接見學員。對許多新學員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會見葛印卡老師,並且和他一起靜坐。從集會中所說的各種語言和所提供的各類食物中,清楚地顯現出這個盛會的國際風味。

八月十一日是特別保留給歐洲各個委員會和推廣正法的團體與葛印卡老師和夫人見面。對一些建有中心及沒有中心的國家如塞爾維亞,匈牙利及斯幹的那維亞半島而言,這個會面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和老師討論他們的問題和責任,並且澄清了許多當地的難題。

八月十二日,在靠近荷蘭的 Den Bosch 這個地方,葛印卡老師向「商業中的靈性」會議裏的一百位元參加者發表主題演講。演講過後,老師回答聽眾的問題,過後是小組討論。由於隨著二零零二年四月在麻省主辦的執行人員課程取得成功舉行,因此決定在二零零三年五月七日至十八日在 Dhamma Pajjota 舉辦一個執行人員課程。

隔天葛印卡老師在 Dhamma Pajjota 接見了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的記者。在同一天的傍晚,老師在德國的哥龍(Cologne),向擠滿大堂的一千多位聽眾演講。

在旅程的最後一天,葛印卡老師會見了歐洲國際貿易總裁PascalLamy先生。Lamy先生祝賀老師這次旅行成功,還對他說這種心智修練(內觀)如何適合西方人士並且廣受歡迎。

他向老師提出種種關於靈性的一般問題,特別是內觀禪修的問題。葛印卡老師闡釋了這個技巧的普遍性和實用性。並且說他希望現今的領導人能夠接受內觀,因為內觀對社會有助益。◆

房車隊的旅行

當房車駛入時,至少20個人跟著來。當然,葛印卡老師夫婦是中心人物。侍者是一直在旁的,另外是後勤人員,準備食物的人,媒體及支援小組。

葛印卡老師的家人和侍者,在這漫長的旅途提供他和夫人有如居家的安適。一開始他們的兒子和家中另一些成員與他們一同旅行,在6點他的妹妹也加入了行程,他的助理及廚師總是在他的身旁,而且總是最早起床打點一日所需的東西。駕駛小組約有5、6人都受過駕駛大房車的訓練,有時候一天必須有兩班替換,駕駛著從早上到夜晚的行程。同樣的,這樣接力式的工作也發生在洗碗人員,維修人員,甚至電腦人員。當他們停留一定點時立刻接上纜線、管路。當離去時再行拆卸。

後勤小組要連續性的執行旅程的籌劃。當旅途展開時,他們必須知道所有的細節。他們總是以e-mail和下一站當地籌劃人員保持聯繫,以便協調要舉辦的活動。

每天破曉時分,準備食物的人將早餐排好讓大家早些吃完早餐,而好收拾接續下面的活動。在太陽下山前,這樣的情景還會重覆兩次。他們列了長長的購物清單和當地採買會面,商討購買食物和必須品。

同行的有兩組媒體人,他們其中一項工作是攝影記錄所有的演說,董事會議及面談訪問。通常他們會提早一、二小時到現場,將攝影機、麥克風及其它設備安裝好。演講或訪問一完,他們立刻拆卸所有的裝備到下一活動地點去安裝。

另一組技術人員是為葛印卡老師此次旅程做記錄影片,攝影師曾得過特寫錄影記錄片的艾美獎。他和他的兩位助手總是跟著這旅行團攝影記錄。

另外有1、2人是負責其它所有的雜事,包括購物、清洗、協調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所有需要的幫助——安裝、拆除、探看午餐、停留地點等等細節瑣事。

一日行程的生活

一大早這一天已開始行動,特別是在仲夏時分。我們大約5點起床,開始清晨靜坐。住在帳蓬的人有時不得不早些從裡面出來,喜歡慢跑的人利用早晨的涼爽出去慢跑。早餐通常七點準備好,大家便在野餐桌前享用。要趕路或是有活動的日子,早餐之後便要開始準備行裝,一切就緒約10點鐘便上路了。籌劃人員通常給我們6至8小時到達要去的地方,這時間也包括延途停下來吃中飯、喝茶、晚餐或是停下來讓葛印卡老師夫婦散步。

有時在下午一點鐘,有些人便急速向前開,試著找一個好的公園地點午餐,通常是在州立公園或地方公園,有樹蔭的樹林間,但也有時是在貨櫃車停車場,夾在18輪隆隆的引擎聲之間停留用餐。在廚師準備老師餐飲之際,我們其他的人便拉出桌子,放水壺、點心及前站的人為我們準備的精致午餐。大約一個半小時以後,大家洗好餐具打包完畢,排好車對,向高速公路駛去。較長的行程,有時要做兩次這樣停頓才能到達目的地。

當到達之後,我們會駛進當地人事先安排好房車露營區。事實上,當快抵達時無線對講機便開始此起彼落,當地的人開始導引分配,讓車隊開到指定的營區,喧擾聲中我們連接了車隊,接上管線,架起了帳蓬,然後靜坐。如果不是太晚也許再吃些東西,有時第二天同樣的事也許再重覆一遍。如果是有活動而非趕路則對人員較為清鬆,然而對葛印卡老師則是辛勞的一天,通常是個人約談及董事會議安排在白天,而晚上則是公開演講。支援小組會提前幾小時到活動地點,先開始集體靜坐,再架設所需的裝備。如果會場離營區不太遠,則以轎車載葛印卡老師去。如果有一段距離,則開兩輛較大的房車前往。這樣可以讓葛印卡老師在演講前有地方休息及演講完後有地方可進食,當地的支援人員總是會在時準備飲食,有時房車會很晚才能回到營區,最晚的一次是凌晨3點。

-- 本文結束 --


泰利鐘斯---生活的藝術就是死亡的藝術


泰利鐘斯最近在維吉尼亞州卡伯山莊去逝於癌症,他大約9年前接觸內觀並和他的太太戴安一起分享,他們成為非常認真的學員,一有空便參加課程或是當法工。他們沒有因即將來臨的死亡而停止服務,在他生命結束前的幾個星期,他們夫婦還在住所附近參與一個非中心的課程。他去逝前兩個星期,戴安開12小時的車載著泰利到北部麻州的內觀中心。他們要向葛印卡老師夫婦致意,向他們感謝得到內觀這份禮物。在他們整個參訪之間感動了所有的人:無懼、無悔——只有喜悅與感恩。

他也很願意談他即將面臨死亡的感覺,他說他從以前就想找一個方法減少他和戴安之間的依戀。這樣,當一方去逝時,另一個人比較不會陷入深深的痛苦裡而無法自拔。他們體會到內觀就是他們要找的答案。

他們保持著,因為分離而產生傷感的感受之覺知。他們每天一同靜坐,有時一坐便是好幾小時,以很好的平等心觀察著生起的痛苦、恐懼及感受。泰利面臨人生的盡頭最大願望,就是臨終前一刻以平靜、平等的心去覺知每一個感受。他的願望實現了。戴安很悲傷但非常堅強。充滿了法喜,他知道由於法,他的苦輕了。

一個朋友寫信來告訴我們:泰利和戴安離開麻州內觀中心一星期後,便到匹茲堡做一個新的治療,他沒有辦法吃東西並且很虛弱,事實上虛弱的連治療都無法持續。當治療師解釋說他無法接受這種治療後,泰利轉向戴安向他要記事簿。醫生曾表示過他的太太希望能參加課程…..服務他人。

泰利和戴安知道該要回家了。在回維吉尼亞的途中,泰利在車上有一陣子感到忐忑不安似乎覺得尚有事情未做。他決定停止服用止痛劑,以免最後一刻來臨時不能夠保持清楚覺知,即便不用止痛藥,他對痛的覺受都會減少的。當他們到家時,一些師兄、師姐也到了他們家。

第二天早上泰利又感到焦慮不安。他說他知道在修行上有三件事要記住,但他無法記住是那三件事。他開始擔心不知在最後一刻要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她的一位師姐愛塔告訴他說別擔心,到時候你便知要如何去做了,我們也會提醒你的。

有這樣子機會對法做最後一次奉獻之後,泰利立刻將他的注意力放到呼吸上並開始唱頌。雖然字聽不清楚,但是卻有明顯的韻調。呼吸和唱頌越來越微弱,戴安和愛塔握著他的手,感覺到他離開了軀體。

他呼出了微弱的最後一口氣。對戴安來說她是非常喜悅的,因為泰利離去的正是他所希望的樣子,完全保持對無常變化的覺知。那天晚上,當她在靜坐時,泰利的唱頌飄蕩在她的心頭,她突然明白他在臨終前是在唱頌著三寶,三件他需要記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