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感言
葛印卡老師
我的生命已經歷七十個秋天,誰知道還剩下幾個?接下來的歲月應如何善用呢?願我總是保持著覺知。
在這個場合,我想起了佛陀一些令人受益的教示。事情發生在舍衛國(Savatthi)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a)布施的祗園精舍。
一天晚上,有位天人來見佛陀,他用四句偈語向佛陀表達了他的思想:
Accenti kala, tarayanti rattiyo
Vayoguna anupubbam jahanti
Etam bhayam marane pekkhamano
Punnani kayiratha sukhavahani
時光飛逝,夜晚飛逝,
生命逐漸走到盡頭。
觀察死亡來臨的恐懼,
多做善行,會帶來快樂的果報。
有人說得很好: 「黎明會到來,夜晚會到來,生命的盡頭也會到來。」
不要讓寶貴的人生白白走到盡頭,要多做善行,得快樂的果報。如果我們做不善的行為,會帶來痛苦的結果;如果我們做善的行為,會帶來快樂的結果,這是不壞的自然法則。因此,要多做善行,而不要做惡行,這樣才能避免受苦而享有幸福快樂。
我們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我們被世間苦樂的無常巨輪所壓垮,也不知道這個世間苦樂的巨輪還要繼續多久。
佛陀發現了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從這個生命存有之輪中解脫出來,他的方法簡單易行,每一個人都可學習。他把內觀的解脫法門教給人們,只要修習它,就可從生命存有之輪中解脫,達到永恆不變的 nibbana paramamam sukham,意思是涅槃的究竟快樂和安祥,比世間的各種快樂優越得多。但是只有打破盲目追逐世間感官享樂的習性後,才有可能達到這種境地,而這就是內觀教我們去做的。內觀打破了人們讓貪愛與瞋恨的業力不斷繁衍的習性模式,這個習性模式存在於我們潛意識心靈的深處。內觀把貪愛快樂和瞋恨痛苦的業障挖掘出來,根除長期以來盲目反應的習慣。只要我們繼續貪愛世間快樂,瞋恨痛苦的心就會繼續生起,這二者使生命存在之輪繼續向前滾動。只有當生命存在之輪被打破,才能達致究竟的安祥和平,這種究竟的安祥和平超越世俗,超越三界,超越生命輪迴,也超越感官的領域。佛陀便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教導內觀這個利益眾生的方法。
佛陀聽完上面的四句偈語,就把第四句更改一下,來暗示這個解脫的深意,他所改的第四句是: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究竟的安祥,就必須放棄追求世間快樂的欲望。」
只有靠著密集修習內觀,才能消除世間的欲望。修習內觀時,必須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保持覺知,並且對於死亡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恐懼。不論死亡何時來臨,都須以平靜的心隨時準備迎接它。
在過生日時,內觀修行者一定要回顧過去,他應該下定決心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對已經在做的善行持續終生奉行,最大的善行莫如修習內觀解脫法門;內觀不可被忽略,要精勤修練,不可把今天的修練拖延到明天。讓佛陀的以下的開示不斷在你的耳邊迴響,像是暮鼓晨鐘一般:
Ajjeva kiccamatappam
Kojanna maranam suve
今天的禪修今天做(不可拖到明天)。
誰知道,死亡可能明天就來臨。
我們不需要求死,但是當它來臨時,不必害怕,分分秒秒都要準備死亡。我們時時要修習死隨念(marananusati),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了解到這種修習很有益。作死隨念時,有時要省察自己的心:「如果我明天早上死亡,此生最後一瞬間的狀況是什麼?會存有什麼渴望嗎?即使是渴望完成傳法的使命?」當我們心中生起某種過度激情時,要立刻修習死隨念,心中想道:「如果我下一秒鐘死去,這種過度激情會使生死輪迴之流向那一個可怕的方向?」當這樣的覺知生起時,就比較容易從激情中解脫出來。
死隨念還有一個好處,心會這樣想:「誰曉得我已在生死輪迴中翻滾了幾次?這一次,由於我的善行,我獲得了無價之寶的人身,我又有緣接觸正法,我對正法有了信心,正法沒有無意義的儀式和義理,也沒有宗派的障礙,我從這裡得到了什麼好處?」當我們這樣評估自己時,不論有什麼缺點,我們都會有熱誠去改正。死亡會在明天早上到來或是一百年以後才到來,我不知道,但是無論我會活多少天,我都會用一顆感恩知足的心善用這些日子來圓滿我的波羅密,使我的人生賦有意義。不論有什麼樣的結果,就讓它來;不論何時來.就讓它來,我把這結果交給正法;讓我繼續盡我所能,善用這個重要生命所餘下的時光。
為此目的,讓我們傾聽佛陀啟發性的話語:
Uttitthe nappamajjeyya dhammam sucaritam care.
來吧!精勤地過正法的生活!
願我繼續過正法的生活,結果自然會是很有裨益的。